涉侨研究系列报道之二:新兴崛起的华大华商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08 浏览次数:

作为中国大陆高校最早以“工商管理”命名的学院,1984年经国务院侨办批准成立的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今年9月将迎来自己的建院30周年。两年前,刚过不惑之年的孙锐接任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时,一个问题一直缠绕着他:华大工商管理学院的特色在哪里?“一所学院在未来全国和世界管理学科的竞争中要不甘落后,一靠实力二靠特色。我们的专业建设、学科体系、学位点建设等等发展较好,实力马马虎虎,但就是特色不鲜明。”他坦言。

植根于华侨大学侨校的土壤,孙锐和他的班子成员均觉得,工商管理学院的发展也应该适应华侨大学“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适应学校的大侨务理念,适应华侨大学目前大力加强涉侨研究的趋势。“作为一所侨校的管理学科,一定要找准定位,找准自己的特色。为此,我们只能朝华商这个方向发展,培训做华商的培训,研究也只能去做海外华商的研究。”孙锐说,“因为每一个华人社团,每一所华文学校,每一家华文传媒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商。6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里,绝大多数都是在海外经商的,华商是个主体。”

其实,工商管理学院对华商的研究与教育由来已久:早前,依托东方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学院在东方管理与华商管理研究领域率先与政府、研究机构、海外企业家、民间社团等合作办学,积极承办过第八届中国技术管理(MOT)学术年会、2011世界华商管理大会等一系列引起重大影响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推动了东方管理与华商体系研究。“但那时我们只是小打小闹,不成系统与体系,更不是学院的特色。”孙锐表示。

此番确立以华商研究与教育为学院特色之后,工商管理学院立马行动起来。时值协同创新在高校风起,全国、全省及各高校包括华侨大学都在启动协同创新工作,工商管理学院也顺势而行,成立了闽籍华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申报相关2011计划。以此为契机,工商管理学院开始加大了对华商的研究力度。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编撰出版海外华商发展蓝皮书。

据孙锐介绍,学院组织相关教师开展华商主题的研究,撰写了“全球华商海外发展历史进程研究”、“华商的商帮文化”、“全球华商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行为”、“海外华商的跨文化管理”等相关学术论文,并打算以此为基础编辑出版《海外华商发展报告(2013)》一书,作为华侨大学《华侨华人蓝皮书》系列的第四部,将于今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分总报告、海外成长篇、大陆发展篇、文化传播篇、企业管理篇等五大部分,初稿已经完成,现在处于校对修正阶段。”孙锐说道。

二是开始了对海外华商的教育培训。去年4月,工商管理学院和意大利青田同乡总会在罗马联合主办了华侨大学首期意大利华商工商管理研修班,孙锐、衣长军和张向前等知名教授前往授课,分别主讲“战略思维”、“财务管理与商业盈利模式”和“儒家思想与现代华商企业管理”、“道家思想与现代华商企业管理”、“企业家与企业家能力提升”等课程,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围绕意大利华商的经营现状进行讲解,进一步提高华商、华侨们对经济形势的认识,促进学员们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研修班得到当地华侨、华社等多方面的广泛好评和关注:不断有青田同乡总会、妇女企业联合会等多个侨团的数十名企业家从意大利各个城市来到罗马参加培训;意大利青田同乡总会会长尹永海与华大方面就研修班的长期举办进行了具体磋商;意大利罗马华侨华人华商贸易总会也表达了与华大在华商培训方面的合作意向;意大利多所华文学校负责人与华大在海外华侨子女的华文教育方面开展合作办学进行协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对华大服务海外华商、华侨的举措表示赞赏。而对孙锐来说,这次培训的意义更为重大:“这是我第一次实实在在地接触了海外华商。他们也带着我们看仓库,看当年华商的创业情况,了解海外华商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实现产业升级,下一代的华文教育问题等等。越接触越了解,我就越有信心,觉得开展华商研究大有可为。”

三是承担或参与华侨大学的各级各类涉侨科研项目的研究。据孙锐介绍,近三年,他们将主要进行省级重大项目《我国公民和企业海外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以东南亚为例》的研究,目的是如何保护华商在海外的利益和安全。“省里要求我们做国别研究,就是跟福建联系紧密的东南亚三国。我们打算今年做印尼,明年做马来西亚,后年做菲律宾。”同时,工商管理学院还参与了由华侨大学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海外华侨生存安全预警与防护机制研究》和中央财政重大专项资助项目“华侨华人与中国梦”的研究等,给上级呈送一些有关华商方面的专报。

“两年时间,我们小有积累,但整体上推进华商研究却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人。”孙锐对存在的问题毫不讳言。在当前的中国,做华侨华人研究的人本就不多,从事华商研究的也很少,且工商管理学院现有教师本就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为此,孙锐表示,接下来,一是要和国内这些开展华侨华人研究的前辈专家建立联系,二是得组建自己的专职研究团队。“我预期经过两三年,大概有五、六个老师的研究方向是华商,他们的教学、科研等均以华商研究为主,这样才能出比较实实在在的成果。”同时,“我们要通过一些课题建立跟各地商会、华社和海外校友会的密切联系,从而建立起有关华商的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料库和案例库等,这样我们的研究就可以做得比较扎实。毕竟,做研究还是要脚踏实地。”孙锐如是说。

“华商研究的特色和定位很明确,而且我们的政府、社会和企业现在都非常重视这一块。和华商接触越多,越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个领域很值得研究,是个金矿。我们立足于泉州,闽南商帮又是世界华商的五个主要商帮之一,同时我们是侨校,华大与侨办关系密切,在政策上可以接口到一些资源。这些都是我们从事华商研究的最大优势。”展望华商研究的前景,孙锐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