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创育人平台,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机电学院科创育人工作经验谈
发布时间:2018-04-11 浏览次数:


        

   2015年以来,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在各类国际、国家和省级科创竞赛中已斩获158个奖项,可谓收获颇丰。其中,不乏德国iF概念设计奖、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优异成绩。

   机电学院近年来逐步将科创活动融入教学改革中,促进教学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生科创成效显著,同时为学院学科评估和专业认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谈起学院在科创育人方面的工作,该院副院长李远表示,专业的教师指导团队和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是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基础。

   按照“搭建平台、典型引路、积极引导、重在普及”的思路,机电学院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遴选各系部优秀的专业老师组成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工作专家领导团队。该委员会由学院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的专家教授担任正、副主任,负责学院科创项目的遴选、指导和评比。学院还为每项赛事专门配备专业指导组,为每个参赛团队配备2名专业指导老师,形成项目和赛事双重指导的体系。

   “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开展科创项目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李远告诉记者,“专家领导,专业指导,专门团队推进,学院打造的‘三专力量’全面服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科创项目质量的提升,推进了科创工作的开展。”

   机电学院专门建设了学生科创基地——科创工坊,并采购了较为完备的实验及加工设备。科创工坊全面向学生开放,学生采用刷卡的方式进行自主管理。学院还专门建设了华侨大学承志车队实验室,为承志车队提供设计、加工、装配、调试的场地。每到夜晚,科创工坊和车队实验室经常灯火通明。据不完全统计,每学年在科创工坊加工作品的学生达到500人次以上。

   据了解,近三年,机电学院共获得各级各类科创经费163.13万元,科创经费占学院总开支比例较高。对此,李远表示,学院将继续加大对科创竞赛的投入,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学院在师资、软硬件方面的投入是开展科创育人的基础,打造科学、完整的赛事体系则是科创育人的必备条件。李远告诉记者,机电学院在打造科创赛事体系时,特别注重赛事对专业的全覆盖,以及学科的交叉融合。

   目前,学院的六个专业都有了与之对应的国家级赛事。例如面向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面向车辆工程专业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面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中国大学生传感器创新大赛,面向工业设计专业的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加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综合性科创赛事,学院已经实现了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让每个专业都有对口比赛的赛事建设目标。

   “学生参加科创竞赛的意义在于,在项目的驱动下,不仅提升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更能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运用交叉学科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李远介绍,机电学院在培养、指导学生科创活动时,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的交叉学科视野,配备不同专业的指导老师,打造多学科背景的团队。

   “由于学院学科较多,一些项目团队有条件实现专业背景上的‘院内交叉’。如果‘院内交叉’还不够,学院鼓励同学们去其他学院寻求合作。”李远以承志车队为例介绍道,团队中有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负责产品设计,有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负责测试,有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负责加工制造。而这些对于制作一台好车以及达到赛事要求而言还不够,承志车队的团队中,还有材料、信息、计算机、新闻传播、工商、物流运输等多个专业的同学。

   实践显示,近年来机电学院学生参加大赛获奖的作品很多都是由各学科赛事交叉融合所产生的。李远表示,“科创竞赛并非为赛而赛,让学生具备宽广的学科视野、对交叉学科的学习能力、在复杂团队中的合作精神,才是我们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也是学院以科创引领学风,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本意。”

   “目前我院学生科创项目比赛成绩较为突出,但是成果转化率和项目落地成功率较低。”谈及学院科创育人工作的发展,李远认为,学院下一步将促进师生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锻炼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引导更多学生走向创业的道路。

   (原载2018年4月10日第909期《华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