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师生热议2018年全国两会
发布时间:2018-03-13 浏览次数:

党员学生干部在侨缘邻里中心集中收看人大会议开幕

   举世瞩目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正在北京如火如荼地进行。观看两会直播,关注两会进程,讨论两会热点,成为最近华大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师生们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特别是新媒体等各种途径,密切关注两会动态,政府工作报告、宪法修正案和民生、教育、人才、传统文化等话题成为华侨大学师生关注的焦点。

   师生们认为,两会上,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集思广益、共商国是,展现出一片富有生气、和衷共济的良好政治局面,必将为新时代的发展谱就新篇。

新时代 新部署

  华侨大学十九大宣讲团成员、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叶麒麟认为,今年两会充分凸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这一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的“利益代表”优势、“凝聚力”优势和“效率”优势。这一新型政党制度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华侨大学十九大宣讲团成员、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嘉顺副教授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给予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对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作出了清晰的建议,整个报告“亮点”频现,覆盖诸多“热点”内容。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他最关注的是民生部分,他认为:“民生无小事,它事关千家万户,吃饭、就医、上学、住房,每一件都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坚持通过发展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对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许多同学对于今年两会给的这个“民生礼包”高度赞赏,工商管理学院2016级刘博文同学说:“这对老百姓来说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真正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学精神 抓落实

   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华侨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海认为,教师党员必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旅游学院辅导员董艺乐表示,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要自觉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武装青年学生,与学生共同快乐成长。

   两会话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广受热议。在华侨大学林直同学看来,传统文化一词,说大很大,关系国家上下五千年;说小也小,就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结合地处闽南侨乡的特点,他认为,我们要将大学生的美好未来与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相紧扣,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闽南文化有关的活动,做到不忘本、不离根。

   “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习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说的这句话,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晨晨同学印象最深。她说,作为校团委学生干部,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这句话,要敢于创新,学会转变思维方式,告别“老套路”,创新工作模式,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团工作的新思路。

强特色 促发展

   华侨大学是中国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境外同学们也热切关注着全国两会。经济与金融学院2014级学生沙金亮来自缅甸,他说:“能够来到中国学习,感受中国新时代的各种改革,看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沿线国家的发展机会,这对我将来回到缅甸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能为中缅两国交流合作尽绵薄之力”。

   来自香港的2016级研究生陈奕龙、来自澳门的2015级学生黄卫明特别关注祖国的港澳工作,他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让港澳能够更好地搭上祖国高速发展的列车,未来五年对港澳学生也是一个机遇。“我希望在毕业之后,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衷心希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媲美世界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的具有‘中国模式’的世界第四大湾区。”陈奕龙说。

   经济与金融学院2014级台湾学生简瑞辰说,当听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有关台湾问题作出“庄严承诺”时,自己“非常动容”,真诚地希望两岸能够缓解紧张的关系,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增进人民福祉。

   (原载于2018年3月13日第905期《华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