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系列报道】工商管理学院:学风建设重在激发对学习的向往
发布时间:2017-06-06 浏览次数:

编者按:去年,我校印发的《华侨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校风建设的重中之重。今年是学校“学风建设年”,围绕学风建设,各学院有何深入的思考?有哪些奇思妙招?华侨大学报推出学风建设系列报道,介绍各学院塑造良好学风的措施与成效。

   每逢周日晚上,洪祖杭大楼内总有几间教室灯火通明,坐满了学生。这既不是选修课的课堂,也不是某个社团组织的集体活动,而是工商管理学院的大一学生在此自习。

原来,从2016级学生入校开始,工商管理学院发起了“大一晚自习制度”:每周日晚上,由学院申请教室统一安排大一学生晚自习,学院书记、分管教学副院长、年级辅导员到场检查,各班班主任、班主任助理也会在教室给学生答疑解惑,辅导课业。

“大一很关键。”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姚培生解释,“不少中学老师为鼓励学生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把大学生活描述得过分轻松自由,而学生在长期的高考压力突然释放后,也很容易在大学懈怠。因此,学院有必要帮大学生在入学时绷紧学习这根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一年的实践,晚自习制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自习出勤率接近100%,而大一的平均学习绩点较往年提高了0.3甚至有的班级会在周一至周五期间另选一天晚上自发组织晚自习。姚培生表示,学院计划将这项制度持续下去。

除了建立晚自习制度,工商管理学院还采用了一系列方法进行学风督导,保持畅通的家校联系就是其中之一。大一开新生家长见面会是每年的惯例,而每逢学期结束后,学院都会将每个学生的成绩单打印出来寄给家长,并请家长给予反馈。成绩单里同时会附上一封给家长的信,将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院的联系方式、回执地址等信息告知家长。微信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学院与家长的沟通,现在学院不仅通过家长微信群发布学生成绩,也借此展示学院活动和学生风采,让家长能够经常看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家校联系是个细活,而对于有两千多名学生的工商管理学院而言更是如此。“学院十分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对于学习成绩特别不理想的学生,还会请家长到校商讨、制定下一步的学习方案。”姚培生介绍道。

通过学风督导的组合拳,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多了,平均绩点上升了。而这对于工商管理学院而言,并不是学风建设的终点。“学风建设不仅仅是把学生的身体劝到教室去,更要让学生内心对学习本身产生向往。”学院团委书记文竞之如是说。

“工商三赛”是工商管理学院根据商科学生认知和能力成长的规律,为学生量身打造的第二课堂系列活动。面向大一学生的社会实践竞赛,每年有数百支团队利用假期奔赴全国各地进行企业或社会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参与学院评比。面向大二学生的管理者挑战赛是学院坚持了十几年打造的一个第二课堂活动品牌,学生团队自主联系企业调研,对企业问诊,并为企业制订改进方案。面向高年级学生,学院与校团委联手打造了“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优秀的创业计划将被推荐到全省和全国参加比赛。

这些与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例如在管理者挑战赛中,有学生团队进入到学校附近某箱包企业调研,发现该企业在产品设计和营销环节存在问题。学生们联系美术学院的同学针对不同年龄结构设计了一些箱包款式,并为企业的营销手段提出了改进建议。这些设计和建议最终获得企业负责人的赞赏和采纳。而在“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中,甚至走出了多位成功的创业者。工商管理学院2001校友邱尚振创办的临家餐饮公司以精致地道的闽南菜而闻名,他正是当年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金奖的获得者。

对于工商管理学院而言,第二课堂不仅仅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更是互相依存,共同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即让他们明白学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以后想做什么、现在要准备什么。姚培生表示,“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对企业的财务、人力、管理等各方面都有实际了解,对他们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了解社会实际情况,激发学习积极性裨益良多。”

目前,工商管理学院在评教模式上开始了新的探索。学院发现,传统的评教模式是针对老师教学方法以及教师自身的评价,这样会对师生关系产生压力。学院正尝试通过多次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情况。文竞之表示,我们希望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进而找到匹配老师授课的内容方法与学生基础、学生将来的职业能力需求与目前专业技能培养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与老师授课思路的方法。

(原载于2017年6月6日第880期《华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