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培育“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使者
发布时间:2017-06-05 浏览次数:

安哥拉学生接受记者采访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5月18日,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内,在泰国诗琳通公主捐赠的图书馆大楼前,安哥拉学生卫宇达正在用汉语流利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他的普通话很标准,朗诵声情并茂,引来各国留学生阵阵掌声。

   卫宇达是华侨大学“安哥拉科技青年人才班”学员。他是高中毕业后来华侨大学学习的,今年读大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作为中国著名华侨高等学府,校区又分布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和支点城市——厦门,华侨大学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便积极行动,致力于培育“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使者。“安哥拉科技青年人才班”和“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就是学校服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举措。

   卫宇达就读的“安哥拉科技青年人才班”,由华侨大学与安哥拉总统基金会合办,旨在为安哥拉的战后重建培养大批懂科学、懂技术的青年人才。该班学制为“2+4”模式,即前两年学习汉语言专业,后4年学习工学专业。从2014年至今,华侨大学“安哥拉科技青年人才班”已招收3期学生,共77人。

   卫宇达说:“我用了一周时间努力背诵,终于能很好地表演岳飞的这首词了。”他说自己很喜欢中国的诗词歌赋,不过也坦陈,朗诵中途一度忘词。说起来中国留学的原因,卫宇达说,安哥拉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不断扩大。他在安哥拉认识了一名中国人,此后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他希望能到中国学习,学有所成后回去服务自己的国家。他的老师陈秀琼说,这名学生特别积极,常要求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泰国留学生林晴天在泰国廊曼机场工作,她参加的是“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这也是华侨大学“海丝”高端人才培训项目。这个学习班2005年开办,2006年学员扩展到泰国20多个政府部门,基本涵盖泰国各部委。从2015年开始,学员国别增加了马来西亚、柬埔寨、苏里南、老挝和斯里兰卡等国家,去年第12期学员增加到107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关系更加密切。为增强学员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华侨大学开设了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武术、绘画、民间手工艺等各类文化课程和讲座。

   林晴天说,四年前,她在广西师范大学中文本科毕业。这次,她又在激烈竞争中被选中,来中国进一步学习。如今,她的普通话说得比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标准。她打算回去后继续做翻译的工作,帮助泰国人跟中国人进一步交往,“因为两国民间交流越来越深入”。

   李亚飞和张利安都是印尼警察,同样参加“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来华侨大学之前,李亚飞当了14年警察,还在印尼学过三个月的汉语。他说,自己是在印尼当地人开办的学校里学的汉语,由印尼本地人教学。因为进步很大,他被公派到中国留学。可是,来中国后,李亚飞发现还是听不懂中国话。经过一年的学习,他现在已经能比较流畅地跟别人交流了。李亚飞的同学张利安也表示,在中国学习成绩好了,回去可以得到提拔。他们说,印尼人不了解中国,他们回去后可以去警校当教官,培训学生,促进两国的交往。

   目前,华侨大学“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已为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苏里南、安哥拉、斯里兰卡等国家培养了700多名政府官员,成为华侨大学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华文教育知名品牌和侨务公共外交品牌。许多学员毕业后逐渐成为所在国政府在经济、文化、教育、外交领域的中坚力量,也为促进所在国和中国的交流贡献力量。

   “建校57年来,华侨大学共为海外培养了6万多名校友,大多数分布于东南亚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他们了解和掌握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并熟知本国情况,成为促进所在国家、所在地区与中国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使者。”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表示,“接下来,学校将继续举办‘海丝’沿线国家高端人才培训班,面向沿线国家政府官员、商界精英、文化传媒精英、学者教师等高端人才开展研讨和培训。”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高端人才,华侨大学正不断“加码”。

   (综合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