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讲堂”第45讲:金鉴明探讨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14-07-04 浏览次数: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7月3日下午,我国著名环境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教授做客“华大讲堂”第45讲,以“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为题,与在场观众分享自己的见解。

自上世纪60年代始,在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资源紧缺和金融危机发生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的助推下,以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绿色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绿色理念的提出已有50多年,这是人类对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反省。”

金鉴明表示,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其实质是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其核心是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率,其关键是绿色创新。“这种创新需要技术、制度、组织、文化等众多因素的支撑。其内涵包括绿色理念、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转型、绿色管理等等。”

金鉴明盛赞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他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他指出,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体现,并且呈现出结构性、复合性的特征,老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

金鉴明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用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分析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成果:奇瑞汽车的循环生产理念、广西贵港糖业园区的生态产业链、江苏张家港打造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贵阳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考核体系、山东肥城的有机农业、浙江滕头村的绿色变革、浙江安吉的竹林产业、辽宁蛇岛自然保护区的“自养模式”……金鉴明让大家明白了,绿色发展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涵盖了工业、城市、农业、农村、自然等各领域的全面创新。

“循环发展理念的先进之处,就在于设计之始就考虑到结束的状况”;“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现代农业不是终点,其方向是向有机农业发展”……生动的案例和精辟的见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金鉴明最后建议大家结合国情、省情和市情,建议泉州调整和提升产业布局,以提升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优势,使生态工业园区向着绿色型、循环型、低碳型、高效型的方向发展。建议发掘和弘扬泉州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理念,将其融入到各行各业中,使其真正成为泉州的软实力。

报告会上,已年过八旬的金鉴明院士体态健硕、声音洪亮。这与他长期从事野外生态考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据了解,由于常年外出调研,金鉴明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自从事环保工作50多年来,他已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120多篇,开创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其编写的《自然保护概论》一书,成为大陆及台湾多所高校的专业教材。

当日在陈嘉庚纪念堂科学厅,泉州市领导杨俊峰、翁祖根、林伯前等市委学习中心组成员,市直有关部门,在泉各高校、各民主党派负责同志,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关一凡,华侨大学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成员、全体中层干部及部分师生到场听取报告。华侨大学副校长张禹东主持报告会。泉州市政协主席杨俊峰为金鉴明颁授“华大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关一凡向其颁授华侨大学名誉教授聘书。金鉴明还将《生态保护理论探索与实践——金鉴明文集》赠予我校。

关一凡为金鉴明颁授华侨大学名誉教授聘书

杨俊峰为金鉴明颁授“华大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