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系列报道】 土木工程学院:以学生为中心 持续推进学风建设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编者按:去年,我校印发的《华侨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校风建设的重中之重。今年是学校“学风建设年”,围绕学风建设,各学院有何深入的思考?有哪些奇思妙招?华侨大学报推出学风建设系列报道,介绍各学院塑造良好学风的措施与成效。

   “这些是学长学姐获得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福建省第八届结构设计竞赛特等奖’的奖牌;那些是我们刚参加完比赛的加载装置,还有学院专门为我们采购的小型精密的振动台,很贵的哦……”

   在位于厦门校区综合教学楼C区四楼的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科创实验室里,今年大二的文子豪很骄傲地向记者介绍着学院科创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所拥有的优越实验条件等。

   这个实验室晚间也常常灯火通明。这里,经常聚集着一群像文子豪一样热爱科创的同学,他们在这儿学习、讨论、画图、做实验等,享受着学习奋斗的乐趣。

  “科创实验室,是土木工程学院为解决科创资源不足,校企合作共建的一个大学生科创平台,也是学院为学生搭建的多类学习平台之一。”该院党委书记张灯表示,多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整合全院的力量和资源,结合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评估迎评相关工作,搭建各类平台、提供精细化的服务,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努力实现让学生“学有导向、学有规范、学有平台、学有动力、学有成果”,最终达成卓越土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大一新生比较迷茫的问题,土木工程学院提出要让学生“学有导向”。学院建立较为完整的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包括生活、心理、学业、专业、就业等多个方面的指引。例如,举办参观科创实验室、班主任主题班会、新老师交流会等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卓越计划创业培训班”、校企互动的“HR直播间”、“知心伙伴”心理成长工作坊等活动。近期,学院还将出台《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为本科学生配备导师,进一步深化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就业指导等。

  为让学生“学有动力”,土木工程学院开展“小木养成计划”系列活动,包括“我的大学之旅”系列访谈、“趣味宿舍公约”“卓越工程师读书计划”活动等。其中,“我的大学之旅”系列访谈,邀请考上名校研究生、公务员以及就职大型企业的优秀毕业生分享大学成长经历,并在学院微信号“华小木”上推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树立典型,就是为了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内在动力。”张灯表示。

  “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张灯介绍,为让学生“学有规范”,学院加强学风督导,开展学业预警,推行“无机”课堂,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将考风、学风作为学生个人和班级集体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等。通过一系列的督导活动,学生的出勤率和抬头率都比较高。“学生上课学习精神状态很好。”这是今年5月初,住建部专业评估考查小组对土木工程学院学风的肯定。

  土木工程学院不仅对学生有严格规范要求,对教师也有严格的教学规范。张灯介绍,一方面,学院每位教师都要严格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做好做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学院对教师进行教学督查并将督查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与评奖评优、绩效工资相挂钩,“目的是为了让教师们敬畏讲台、敬畏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积极搭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能力提升平台,让大家“学有平台”。学院建立科创实验室,设有固定场所,配备导师团队和管理人员;搭建了校级、省级、华东地区、国家级等多层次的学科竞赛,范围涵盖所有本科专业,如结构设计大赛、混凝土材料设计、测绘实践技能大赛、岩土工程设计大赛、挑战杯等;设立了38个企业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等。

  针对土建专业女生就业难的问题,学院启动“魅力女工程师计划”系列活动,提升女生就业竞争实力;针对重大困难学生资助力度不足的问题,学院设立“阳光基金”等多项社会奖助学金;针对境外生的学习问题,举办境内外生“相伴成长”系列活动……

  近年来,通过这一系列学风建设的举措,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学有成果”。学院学生先后11次荣获詹天佑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这是国内对土建专业毕业生的最高褒奖;在全国结构设计大赛这个高校专业技能最高竞技舞台上,我校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4次、二等奖5次,综合排名福建省内第一、全国前三;学院境外生成绩总体得到提升,老挝学生李有祥、香港学生赖光彬的绩点均名列班级第二。

   “学风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学院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持续不断地推进学风建设。”张灯表示,一方面,学院将根据专业评估专家给出的意见,持续推进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学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将继续加强学院各方的工作联动,推动精细化管理。如坚持每周召开党务、行政、学工、教务联席例会,从党员队伍培养、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学生发展状态跟踪到学生挂科情况等方面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学业、心理、生活等具体问题。

   (原载于2017年6月20日第882期《华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