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牢记历史使命 不断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保障能力——记华侨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发布时间:2018-06-12 浏览次数:


    

   6月5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进入华侨大学开展审评工作的第二天,专家组成员、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贾秀清教授来到了位于厦门岛内的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她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华侨大学的学生实习基地,并了解用人单位对华大毕业生的评价。

   华侨大学拥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已超过300个,它们既有企业、事业单位,也有政府机关和科研院所。其中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世界500强企业3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15家。学校每年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以2017年为例,50%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表现非常满意,对华大毕业生的“自学与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合立道公司,贾秀清教授听到了同样的评价。看到公司有良好的办公环境、大量优质的项目资源、完善的实习生管理体系,尤其了解到作为业界知名的工程设计企业,合立道公司目前聘用的华大毕业生就有60多人,其中有的已经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与学校还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贾秀清不禁赞道,“拥有这么好的实习平台,华侨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得到了强力支持。”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校之本。社会对毕业生的肯定,正是华大坚定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最好佐证。

   长期以来,学校在“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的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巩固和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近三年来,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研究教学工作40余次,召开教学相关会议41次。校领导坚持每学年听课不少于4课时,及时掌握教风学风总体情况。围绕本科教学工作,学校先后出台了《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教学经费优先保障本科教学,基本建设优先考虑实验需要是华侨大学一直以来的坚持。近三年来,学校教育经费总额年均增3.9%,而用于教学的经费支出年均增长则达到14.3%。学校投入2亿多元大力建设实验用房,土木学科实验大楼、建筑学科实验大楼、材料及化工学科实验大楼、机电及信息实验大楼拔地而起,同时一大批后续项目也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和建设中。在大力投入、科学管理的条件下,我校目前的实验实践设施、课堂设施已能够基本满足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专家组成员、太原理工大学原校长吕明教授被厦门校区车辆工程专业实验室所吸引。他拿出手机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场景:一个个汽车零部件被整齐地摆放在巨大的实验室里,学生们三五成组,有的在研究发动机的构造,有的在学习装配汽车部件,而承志车队的同学们正在完善他们新一代赛车……吕明教授表示,太原理工大学也有车辆工程专业和实验室,两校应该多多交流。

  侨缘邻里中心、侨缘1960众创空间、毓秀侨苑是华侨大学近年在学生住宿区建成的多功能学习服务平台。以侨缘邻里中心为例,占地800平方米的中心设置了自主学习区、公共活动区、多媒体会议室等多个功能区,拥有图书1000余册,学生可以在这里自主学习和讨论。中心平均每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市集、境外生学习互助营等活动10余场,得到了新华社、中新社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优雅的学习环境让来到侨缘邻里中心考察的专家组成员、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陶坚教授也连连点赞:“这样的公共区域很温馨,又促进境内外同学的交流,很不错。”

  一天紧张的评估考察工作后,专家们在专家组会议上互相交流着一天考察的所见所得。专家组成员、东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兴伟教授对自己所听的一节《大学物理》课记忆深刻:“老师全程用英语授课,表达很流畅,发音很标准。”

  讲授这门课的老师名叫许雪梅,是应用物理专业的一名教师。已是副教授的她通过了华侨大学全英文授课的资格认证。2012年起,华侨大学开始遴选具有全英文授课资格的教师,至今共有108名教师通过评审,全校目前已开设出82门全英文课程。

   近年来,华侨大学通过全职聘用境外专任教师、选派教师赴境外攻读学位、派遣教师出国访学、聘请境外专家来校短期学术交流等方式,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体系。目前,学校有三分之一以上专任教师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学校也受到福建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表彰,荣获仅授予两所高校的“福建省留学人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教师队伍国际化的背后,是华侨大学师资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自2009年起,学校先后实施百名博士引进计划、荟萃高端人才行动计划、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建设计划、青年教师提升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已占教师总人数的56%,该比例居福建省第二位。

   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在于引进,更在于培养。2010年,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目前,中心拥有使用面积900平方米,设有办公区、研讨区、培训区和慕课制作基地,建有4间智慧教室、2间远程沉浸式互动直播室、2间书吧、5间研讨室。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教室、研讨室和书吧全部用来培训教师,让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职业化成长。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华大,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开始由知识传授型向问题研讨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开始由接受型向探究型转变。2018年,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王祎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讲授的《跨文化传播》课程受到学生热捧,学生拍摄的课堂视频一度爆红网络。

   当看到安哥拉学生的书法表演,马来西亚学生将二十四节令鼓带到中国,尤其了解到有境外生参与的课外科创实践项目《内地高校香港学生国家认同的调查研究》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的佳绩,评估组的专家们纷纷点赞,对华大的境外生培养表示认可。

   中央文件明确要求学校将港澳台侨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能够为居住地区发展各项事业做出良好服务的专门人才。在58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港澳台侨学生培养作为重要的任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境外生培养体系。

   在培养模式方面,华侨大学单独制定境外生培养方案,改革境外生课程教学,采取分类施教的方式,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针对境外生单独开班,将港澳台侨学生的通识必修课程设置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当代世界与中国》《中国近现代史》等6门课程,收到良好效果。此外,学校还完善境外生导师制和学长制,发挥导师、学长在专业引导、课程选择、学习帮扶中的作用。

   同时,学校打造了立足福建的侨乡文化研习,放眼全国的中国文化之旅,赴东南亚国家华校支教等海外文化传播实践等众多课外实践课程和活动,以凝聚起境外生的中国心。加上节庆、竞技、社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在境内外学生中编织起牢固的情感纽带。

   建校以来,华侨大学为海内外培养了近20万名人才,包括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5万余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华侨大学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服务海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正如专家组组长、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教授所说,“建校以来,华侨大学为海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华文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原载于2018年6月12日第918期《华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