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讲堂”第23讲:薛澜解读“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国之路”
发布时间:2019-04-29 浏览次数:

   政府为什么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还有什么不足?中国如何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4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澜做客“集美讲堂”第23讲,解读“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国之路”。

   薛澜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经济、产业、社会形态、社会治理等各方面经历了重大的转变。当前,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而“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中国转型发展的关键!”

   回顾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薛澜指出,中国的科技创新最早可以回溯到1895年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今天津大学)获准设立。而改革开放40年,从建立中关村、清华创新园等发展高新产业;到知识创新,建立知识与市场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再到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化改革,激励大众创业,“中国在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其广度和深度不亚于中国任何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

   薛澜提到,40年的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社会创新的巨大潜力,促进了中国与全球的融合。但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有一个主要弱点,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依赖比较严重;其次,中国的教育和科研系统改革还没有完全完成;此外,中国市场环境不健全已经成为创新的最大障碍。

   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薛澜提醒我们,“要继续保持谦逊自信、务实平常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新的挑战。”

   “前面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无缘参与,技术扩散到中国时,对社会的各种影响已经比较清楚;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在有些领域中已经处于前沿地位,本身既是创新者,也是领先用户。”薛澜认为,当前,中国需要更加直接地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

   对于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薛澜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中国的科学研究需要在制药、半导体设计,特殊的医药化工材料等领域进一步补短板,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是搭建技术创新的桥梁,有效连接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发展需要;三是通过制度建设谋远略;四是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与世界各国一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集美区陈来福、丁加生、陈小强等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镇街、区直机关和部分市属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区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华侨大学校领导刘塨、刘斌、曾路,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等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成员,中层干部,机关科级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以及部分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华侨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斌主持报告会,集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来福为薛澜颁发“集美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

   薛澜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担任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国家战略咨询与综合评估特邀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网络领导委员会联合主席等,也是国家杰青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创新政策与管理的研究,发表中英文论文上百篇,主持、参与编写著作16部。

薛澜教授作专题报告

集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来福为薛澜教授颁发“集美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

报告会现场

作者:记者  侯斌斌      单位: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9-04-29        

   政府为什么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还有什么不足?中国如何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4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澜做客“集美讲堂”第23讲,解读“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国之路”。

   薛澜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经济、产业、社会形态、社会治理等各方面经历了重大的转变。当前,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而“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中国转型发展的关键!”

   回顾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薛澜指出,中国的科技创新最早可以回溯到1895年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今天津大学)获准设立。而改革开放40年,从建立中关村、清华创新园等发展高新产业;到知识创新,建立知识与市场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再到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化改革,激励大众创业,“中国在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其广度和深度不亚于中国任何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

   薛澜提到,40年的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社会创新的巨大潜力,促进了中国与全球的融合。但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有一个主要弱点,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依赖比较严重;其次,中国的教育和科研系统改革还没有完全完成;此外,中国市场环境不健全已经成为创新的最大障碍。

   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薛澜提醒我们,“要继续保持谦逊自信、务实平常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新的挑战。”

   “前面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无缘参与,技术扩散到中国时,对社会的各种影响已经比较清楚;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在有些领域中已经处于前沿地位,本身既是创新者,也是领先用户。”薛澜认为,当前,中国需要更加直接地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

   对于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薛澜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中国的科学研究需要在制药、半导体设计,特殊的医药化工材料等领域进一步补短板,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是搭建技术创新的桥梁,有效连接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发展需要;三是通过制度建设谋远略;四是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与世界各国一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集美区陈来福、丁加生、陈小强等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镇街、区直机关和部分市属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区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华侨大学校领导刘塨、刘斌、曾路,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等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成员,中层干部,机关科级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以及部分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华侨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斌主持报告会,集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来福为薛澜颁发“集美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

   薛澜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担任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国家战略咨询与综合评估特邀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网络领导委员会联合主席等,也是国家杰青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创新政策与管理的研究,发表中英文论文上百篇,主持、参与编写著作16部。

薛澜教授作专题报告

集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来福为薛澜教授颁发“集美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