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者汇聚我校 共同探讨自由贸易港建设
发布时间:2018-05-06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十九大之后,上海、天津、福建等地纷纷提出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想法和方案。

   5月5日,以“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共同繁荣海峡国际中转市场”为主题的研讨会在我校厦门校区举行。来自两岸的多位学者及业界人士,共同探讨自由贸易港的政策、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探索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海峡国际中转市场的新路径,进一步发挥厦门在两岸交流中的前沿平台作用。

   厦门市委常委、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倪超,我校党委副书记刘斌,我校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李冀闽,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孙文南院院长汪明生,厦门市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刘廷琛以及厦门市台办、自贸区管委会、发改委、交通局、规划委、港口局、海关、象屿集团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出席研讨会。

   “建设自由贸易港重要目标在于争取国际中转市场。”我校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丁国炎教授在会上发言指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厦门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最为便捷、富有成效的首选应是借鉴高雄港的运作经验,实施“一区两标”,吸引台湾服务业入驻,让更多的台湾产品借道厦门进入欧亚大陆,共同繁荣海峡国际中转市场。

   “厦门自贸片区可以为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探索经验、奠定基础。”来自高雄市的黄柏霖建议,厦门港应与高雄港形成合作互补,加快服务贸易开放步伐,降低物流行业准入门槛。台湾也应思考让医疗、文创、连锁加盟等优势产业前往厦门自贸区投资,促使自贸区成为台湾产业提升的踏脚石。

   台湾中山大学汪明生教授、前高雄港务局专员黄玄政认为,在当前两岸局势下,应该寻求两岸民间产学合作,积极推动两岸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探索,共同繁荣海峡国际中转市场。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教授建议,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应该进一步推进与台湾的对接,在法规政策、基础设施、信息、监管、产业等多个层面开展合作。

   我校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克明教授则建议,厦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可发挥厦门港优势,整合两岸港口资源,建设台湾海峡航运港口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台湾海峡国际物流中心,促进台湾地区融入亚太区域发展,推动两岸经济的整合、融合与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厦门市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台湾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侨大学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

研讨会现场